联系我们
行业动态
转载2013年1月18日《安庆日报》5版.视点:
访问次数:2820 发布时间:2013-01-24
我们离“公平正义”这么近
本报记者 常艳 本报通讯员 高庆宁
法援律师和其他律师一样,经常埋头于卷宗里,现身于法庭上,跑现场,下工地,搜集证据;法援律师又与其他律师不同,他们不辞劳苦却不收费用,也不因“免费”二字降低服务质量,不仅一如既往为当事人的权益据理力争,还会充当心理师、政策咨询师等角色,维护法律公义,化解社会矛盾。着眼于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,迎江区司法局还将法律援助中心下沉到社区,服务更加便民、更规范。
把法援中心办公大厅下沉到社区后,每周半天的律师值班制增加到每周五个工作日全天,更加及时快速准确的为来访者提供咨询,办理申请。
一周五日天天接访
1月16日,三九的最后一天。阴沉沉的天透着刺骨的寒风。推开迎江区法律援助中心(以下简称法援中心)的大门,“实现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”的标语,在深蓝色的背景墙上显得格外醒目。办公大厅里,一位裹着大衣,头戴毡帽的大爷正在咨询。法援律师朱小飞和迎江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汪国斌与他相对而坐,正仔细听他诉说。
“我儿媳妇在接受妇科手术之后,精神就出现问题,我该怎么办?我在安庆打工,能不能申请法律援助?”该大爷操着一口枞阳口音,询问得有些急切。
听完大爷的叙述,汪国斌开始一一答复。“你的户籍所在地在枞阳,迎江区无法申请,而且枞阳当地也有法律援助站和点,你可以去那里申请,更加方便!另外,你儿媳妇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与手术是否有必然联系,还得需要确切证据。如果你不放心,我再提供一位律师的电话,有任何不明白或是需要帮助的,随时给他们打电话,都会免费给你解答。”汪国斌说。
半个小时后,这位大爷带着法律援助中心发放的“连心卡”和律师电话,离开了办公大厅。
记者在法援中心服务大厅看到,值班表就贴在服务台一角,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排上了值班人员。汪国斌介绍,迎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前在区政府大院内,位置不明显,而且是每周三下午有一名律师值班,不少群众反映不太好找。为方便群众,2012年11月19日把法援中心办公大厅下沉到社区,如今这个坐落在前进社区的迎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就在路边,还专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修建了无障碍设施,不仅如此,还把每周半天的律师值班增加到每周五个工作日全天,除律师外,还有一名司法局工作人员,及时快速准确的为来访者提供咨询,办理申请。
“做为法援律师,不能因为不是法律问题就推诿,在咨询过程中,我们又会成为政策咨询师,甚至心理师,帮他们打听,听他们说话,答复和开导他们。”
法援律师的多重身份
法援律师和其他律师一样,经常埋头于卷宗里,现身于法庭上,跑现场,下工地,搜集证据;法援律师又与其他律师不同,他们不辞劳苦却不收费用,也不因“免费”二字降低服务质量,依然一如既往为当事人的权益据理力争。
刘某在一个工地打工期间,不慎受伤,来到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,律师何江听完刘某的情况后,觉得有希望得到赔偿。但伤情鉴定大约要花1000元左右,刘某舍不得,打算放弃。何律师觉得机会很大,不仅鼓励刘某,还垫付了伤情鉴定的费用。伤情鉴定结果一出,刘某的伤被定为十级伤残。“目前情况看,刘某大约会拿到5、6万的赔偿款。”何江说,虽然我们是义务的,但看到当事人享受应有的最大权益时,我想这就是法律的公平和正义。
做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,面对的都是社会较弱势的群体,除了要有一副热心公益的“古道热肠”之外,还必须要有百问不厌的耐心、丰富的专业知识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智慧。
“我老婆是铜陵的,在安庆看病,慢性病的报销标准一样吗?”前些天,60多岁的桂大爷跑到法律援助中心,询问医保报销的相关情况。汪国斌告诉记者,这个问题并不属于法律范畴,但既然来访人抱着希望前来,我们都尽可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覆。“当天接访的工作人员特意打电话咨询了有关部门,并回复了来访的桂大爷,最终令他满意而回。有时候,我们笑称自己是‘包打听’。”汪国斌说。
“有一部分前来咨询的人,虽然所问的问题已经超越了法律的范畴,但做为法援律师,不能因为不是法律问题就推诿,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又会成为咨询师,甚至心理师,帮他们打听,听他们说话,答复和开导他们。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。”律师钱玉告诉记者。
将法援中心下沉后,临街便民的优势凸显,两个月来,咨询人数比过去增加了3-5倍。
服务更便民更规范
记者在迎江区司法局了解到,将法援中心下沉后,临街便民的优势凸显,两个月来,咨询人数比过去增加了3-5倍。
“以前法援中心还未搬出区政府大院时,来访者前来申请法律援助,第一接触人通常是司法局工作人员,审核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,由工作人员指派律师,再由律师了解申请人情况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种方法常常会耽误双方的时间,现在就不一样了,“律师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同时在场,申请人第一时间就能接触到律师,在工作人员审核申请人资料的同时,律师也能了解申请人相关情况,即便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,也能及时给予他们建议和答复,及时化解矛盾。”
在法援中心的墙上,张贴着中心工作人员、点援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照片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法援中心采取首问责任制,谁接访谁负责,但申请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,点名自己放心的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。同时还印制了法律援助“连心卡”,印上法援中心的咨询热线、地址和法律援助的范围,发放给辖区群众。
据了解,目前迎江区共有法律援助中心1个,法律援助工作站16个,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55个,基本形成区、乡镇街道、村居三级纵横交错的工作网络体系,使法律援助工作的触角直接延伸到最基层,窗口式服务也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帮助。